孩子與媽媽的關系最為親密。所以,媽媽的一言一行,還有媽媽的性格脾氣,對孩子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。嚴重的話,可能對孩子的性格起到近乎絕對性的影響。孩子最終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,主要取決于孩子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、陪伴和榜樣示范。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,母親的性格、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。
一、當孩子在遭受失敗時,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,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,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。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么希望。媽媽們千萬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去挖苦孩子,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,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。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,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。
二、很多的媽媽控制欲都比較強,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甚至在丈夫身上。這樣的媽媽希望孩子完全依照自己的規劃的路線去發展,從而讓自己的夢想得到實現。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,會慢慢變得懦弱、軟弱,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規劃,就算進入社會也會平淡無奇,可能很難有出息。
三、把更多的陪伴孩子的時間放在手機上。在這個信息的社會,很多人都變成了宅男宅女,尤其是對一些帶孩子的媽媽更是變得不想出門了,他們除了帶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和手機相伴。有的時候甚至和手機的時間都比陪伴孩子要多,孩子只能夠默默的自己玩,甚至有的時候都會憎恨手機奪走了自己的媽媽。這樣的陪伴不僅起不到積極作用,還有可能會讓孩子更內向,更消極。
四、經常打擊孩子。很多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從來都不鼓勵孩子,覺得鼓勵孩子會讓他得意忘形,所以在生活中,媽媽都是一味的打擊孩子。孩子不會了,就說孩子笨。即使孩子取得了成績,也會說孩子是僥幸。但是媽媽們的這種打擊式的教育方式,只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信,甚至是變得自卑,而自卑的孩子長大后是很難有出息的。
在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媽媽們不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放慢前行的腳步,還需要多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,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,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,并且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,讓孩子慢慢地養成獨立,有主見的性格,這樣孩子長大了以后,才會有一個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。